肝炎根据致病因素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病毒性肝炎根据感染病毒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一般病程超过半年。根据肝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无黄疸型肝炎、黄疽型肝炎、重型肝炎(肝衰竭),以及肝硬化和肝癌。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根据导致肝炎的病毒不同,甲型肝炎人群流行率约为80%。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约6%,丙型肝炎患者约1000万,此外丁型和戊型肝炎的人群流行率分别为1%和20%。
病毒性肝炎的好发人群视不同类型肝炎病毒而定,人群普遍易感或对病毒无免疫力者易感。因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过去在西方国家更为多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
自身免疫性肝炎常见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年龄段,亚太地区的患病率为4-24.5/10万,年发病率为0.67-2/10万。此外,药物性肝炎的发生不容小觑,多种中西药物及保健品类可导致肝炎,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
由于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经过消化道传播,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是主要的传播物质。因此,对急性期患者需要进行隔离,降低传播风险。护理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对乙型、丁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体液、血液、母婴垂直传播,不需要隔离,但要及时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水平,减少传播风险。严格筛选献血者,避免经血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医疗器械严格消毒,杜绝医源性传播途径;对患者排泄物、血液和体液进行消毒处理。搞好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等可预防甲型、戊型肝炎。
保护易感人群
避免接触急性期肝炎患者。新生儿和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计划免疫接种;鼓励成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我国已经研发出戊肝疫苗并已经上市,建议有肝病患者、孕妇和老年人有条件接种。
对于其他病因导致的肝炎患者,无特殊护理要求。
非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健康饮食
在饮食方面营养均衡,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定时限量,营养均衡,多食用粗粮。每天补充优质蛋白质,足量的蔬菜、水果,并坚持低糖、低脂饮食。
戒烟忌酒
烟酒都会对肝功能造成伤害。特别是过量饮酒最伤肝。喝了酒,酒精会经肝脏代谢产生有毒物质,若长期过量饮酒,则会使肝脏不堪重负。
规律作息
长期过劳或是熬夜,会使肝脏的昼夜工作模式被打破,肝脏超负荷运转,这样会加重肝功能的损伤,要减少或者尽量不熬夜,才能使肝的排毒功能有效运作,促进肝功能恢复。
保持健康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脂肪肝、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总体来说,肝炎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的疾病。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对肝炎的认知,明确肝炎的预防手段,增强患者战胜肝炎的信心,助力更多人远离肝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