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学教育 资料学习 药源性头痛
图片790*270

药源性头痛

阅读(1185)
头痛是常见的未分化疾病之一,可见于临床多个科室,但除了原发性头痛和某些疾病、损伤引起的头痛外,药物也是引起头痛的重要临床因素,约占全部头痛患者的5%~10%。药物治疗中出现头痛时,应注意将其与原发病所致头痛相区别,及时进行对应处理。




药缘性头痛主要病因



1.血管扩张
血管扩张药可通过血管舒张使脑血管壁上的痛觉感受器过度牵张而引起头痛,或使头痛加剧,也可能是药物对脑脊膜的化学刺激引起。使用钙拮抗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可能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
 
2.双硫仑样反应头痛
使用某些药物(如头孢类和咪唑类)前后,接受乙醇或含有乙醇的制品时,可引起颜面潮红、恶心、头痛、血压下降等一系列血管和神经症状,称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是一种含硫的戒酒药,患者接受双硫仑后再摄入乙醇也可出现前述症状。
 
3.过度摄入镇痛药头痛
长期过度使用镇痛药有可能消耗5-羟色胺‚使突触后膜受体的感受性增强‚痛觉抑制系统失控,也可能由于5-羟色胺引起的中枢性痛觉抑制系统障碍而导致慢性头痛。
 
4.药源性颅内压增高(DIIH)
DIIH指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婴幼儿多见‚成年人少见。多为良性颅内压增高‚及时停药后多能缓解。国内已报道了40余种药物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包括喹诺酮类药物、皮质类固醇(口服或眼用)、达那唑、伊曲替酯、氯胺酮、地芬诺酯、呋喃妥因、萘啶酸、一氧化氮、口服避孕药、四环素类、维生素A、阿苯达唑、盐酸苯丙醇胺、维脑路通、苯妥英钠、硫二苯胺类、乙肝疫苗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5.药源性无菌性脑膜炎(DIAM)
DIAM指由药物引起的具有脑膜炎临床症状及体征,但脑脊液(CSF)培养无细菌生长的临床综合征通常伴严重的头痛,一旦停药其症状迅速消失。
 
布洛芬等药物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免疫球蛋白、青霉素、硫唑嘌呤和异烟肼等也可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也可引起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出现头痛和视神经水肿甚至出现视觉障碍。一般在用药数天至数月内发生,一旦停药,症状即可消失,但是某些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视力丧失。
 

药源性头痛的诊断



目前关于药源性头痛尚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对其诊断一般依据患者病史、服药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多数情况下,药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用药应有明确因果关系,且将相关的药物停用后,头痛消失或恢复到原来性质和程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头痛病因的复杂性,在诊断过程中排除其他因素是临床诊断的难点,一般需与高血压性头痛、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等相鉴别:
 

与高血压头痛鉴别:高血压引起的头痛与血压过高或忽高忽低、波动不稳有关,血压稳定后,头痛症状常减轻或消失。

与发热头痛鉴别:当体温超过38 ℃时,大多数患者可有头痛、头昏症状。其发生常与体温增高、血管扩张有直接关系,经降温处理后头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与颅内压增高性头痛鉴别:有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缺氧等‚可引起持续性且阵发性加重的头痛表现,但随着降颅压、吸氧、抗感染等治疗后头痛即减轻或消失。

 

药源性头痛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对于明确诊断为药源性头痛的患者,停用致头痛药物后,临床症状即可缓解,但停药过程需注意循序渐进,保证好患者原有疾病的控制。另外,对于血管活性药物引起的头痛,一般坚持该药的治疗可使头痛逐渐缓解
 
Tip:在治疗头孢菌素类、甲硝唑引起的严重双硫仑样反应所致头痛时,应禁用地西泮治疗,否则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药源性头痛的预防



药源性头痛往往会给患者的临床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提前制定好预防方案,注意以下事项减少其发生格外重要:
1.在选用降压、扩血管药物时,应注意用药疗程和药物剂量,严密观察病情与血压变化,尽量减少联合用药。

2. 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和甲硝唑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故用药期间与用药前后15 d内应避免饮酒。对于每天都出现慢性头痛的患者,要避免随意服用镇痛药。1个月中服药不应超过10 d,以1周内服2 d为宜。应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止痛药。

3. 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嘱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药量‚不可随意增加用量和服药次数;同时应注意用药的持续时间,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7 d左右。如果服药期间出现头痛,要及时减少剂量,必要时可停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4.对于DIAM,目前尚无特殊预防方案。但对于易感人群应避免使用或慎用某种或某些药物‚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宜用布洛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慎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