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师助手 医疗技术 高血压认识的12个误区

高血压认识的12个误区

2017-04-07 阅读(2991)

误区一:没有症状血压就不会高

大部分人得了高血压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等,甚至会为此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

误区二:血压高一点儿不要紧

由于人体的自然衰老,血压也随着年龄增长,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的血压要比青年人高一些,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青年人。但很多朋友就觉得:年纪大了血压高点很正常,不用处理。这种想法,会导致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一旦病情恶化进展到高血压危象,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到那时再控制,已经错过了时机。在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不好好控制血压,而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病例。所以这种想法很危险!


误区三:在医院比在家测量血压更准确

在医院和在家中测血压,结果是有一定差别的。很多人因为就医紧张,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数值高,而在家庭测量的血压不高,因此患者容易被过度诊断为高血压,医生也有可能给予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因此,对于诊断高血压,以及明确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可以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来补充。推荐在家里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

误区四:太早用药,以后会无效

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如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等器官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就越好。如果等到这些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正确做法:越早治疗,获益越大。

误区五:降压只用保健品

近些年保健食品、保健器械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很多保健品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实际上保健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保健品不同于药品,其所谓的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消费者若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危险。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

误区六:凭感觉服用降压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仅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不吃药。其实,血压的高低是无法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头晕等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之间没有明确

误区七:服用降压药会影响肝肾功能

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造成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体质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因人而异。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后会有不良反应,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误区八:去医院复查前停药

有些人去医院复查之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得更真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的关系。

误区九:长期用药将形成耐药性

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即使没有不适的表现,血压稳定,也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误区十: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停再用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了下来,就认为不需要再吃药了。这是非常有害的。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综合控制,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自行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而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更严重。何时能减药,如何减量,都需要专业医生来评估。正确做法:坚持用药,保持血压稳定。

误区十一:降压治疗有药就行

有部分患者和害怕吃药的正好相反,认为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可以,不注意调整自身生活方式,依旧大吃大喝、抽烟喝酒。认为只要吃药能把血压稳定到正常,怎样生活都可以。殊不知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二者缺一不可。吸烟、过量饮酒、高盐膳食、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如果不做调整,再好的药也难有良效。很多人服药后降压效果不好,正是这个原因。正确做法:坚持健康生活,戒烟戒酒,节制饮食,少食肥甘厚味。

误区十二:高血压可以根治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但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可以根治高血压,不必再服降压药。这些全是虚假宣传,会影响高血压的规范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轻信。


来源: 爱爱医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