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特别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分级诊疗体系还在构建之中。如何顺利推行分级诊疗?“强基层”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强基层,关键是强人才,最重要的还是要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全科医生队伍。
省城招聘481名全科医生
10月中旬,沈阳市和平区与沈阳市同步,再次为基层社区医院招聘全科医生,10月21日,对应聘者集中进行了笔试。
“尽管结果还没有出来,但不管怎样,为基层医院注入人才能量的工作还将不断持续下去。”10月25日,沈阳市和平区卫计局副局长付文丽对记者说。
今年和平区面向社会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骨干人才,是沈阳市为城乡基层医院整体“输血”的一部分。今年沈阳市招聘全科医生,涉及全市9个区县的118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有481个全科医生岗位,其中和平区有81个岗位。
记者注意到,今年招聘的全科医生,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医院工作经历,年龄在35岁至40岁以下,具有医师执业资格,专业包括全科、儿科、妇科、中医科等,这也是沈阳市近年来招聘全科医生规模较大的一次。按照计划,应聘者笔试后还要进行面试,最终考核合格者将被充实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岗位是事业编制。
和平区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人才因为有实际工作经验,往往很快就能适应新岗位,这正是基层医院迫切需要的。”
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属稀缺资源
辽宁省卫计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启动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农村助理全科医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计划,近3年全省完成3000多名基层临床医生的转岗培训任务。但即便如此,乡镇卫生院人才紧缺的状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骨干医疗人才匮乏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性改观。
记者调查了解到,沈阳市全科医生缺口在1000人以上,相对偏远的乡村缺口更大。按照省及沈阳市相关要求,公立医院改革后将广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使基层医院人才不足的矛盾显而易见。
“充实基层医院医疗有生力量,就是为今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做充分准备。基层医院缺乏实用人才,缺少骨干全科医生,就承担不了分级诊疗的任务。”沈阳市卫计委副主任裴庆双说。
按规定,社区医生主要承担居民日常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工作,这些工作基本由社区医生来完成,而全科医生更是社区普遍缺少的。
据了解,沈阳市社区全科医生目前总数为1500多人,比国家提出的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2名至3名的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若按800多万人口计算,沈阳市至少需要2400名社区全科医生。
乡镇卫生院留住人才仍是难题
城市如此,乡镇卫生院的缺口更大,基层医院求贤若渴的心情也更加迫切。
据记者了解,为了补齐短板,沈阳市连续3年每年为社区和乡镇招聘350名事业编制卫生人员,今年更是下大力气,招聘全科医生人数创出新高。
即便如此,全科医生在一些乡村地区仍属稀缺资源。沈阳市康平县小城子乡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刘森说:“乡村医疗人才缺乏是通病,学医疗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来,也留不住,眼下,最重要的是培养能留得住的永久性人才。”
辽南一家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些年政府给出的政策确实很多,也很给力,乡镇卫生院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偏远地区卫生院留住人才仍是一道难题。记者了解到,这家卫生院曾有一位技术骨干,年龄40多岁,原来只有中专文化,经过培养达到大学水平,几年学成后,医术达到了成熟程度,可“翅膀硬了”,就提出回老家工作的要求。
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省内一些地区出台了一些好政策,但基层医院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业内人士建议,医学院校应当从学生入校时起,就进行系统的基层就业创业教育,国家政策也应当大幅度向基层一线医生倾斜,为落户基层的医学大学生开出优惠条件,让他们工作有干劲,事业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