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基层之声 国家政策 国家卫健委: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国家卫健委: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2025-07-08 阅读(61)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医疗科普现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胡强强说,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然而,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


为规范医务人员网络科普行为,早在今年3月,上海市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健康科普禁止性行为清单》,通过划定9类禁止性规定,明确禁止误导性诊疗建议、夸大疗效宣传等行为,为医疗科普内容立规矩、树标准。其中特别列入了禁止以健康科普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广告类信息,或对以上商品进行直播带货等不当牟利行为,杜绝借科普之名行广告、带货之实,保障科普纯粹性;禁止发布虚假错误的健康科普信息,不得夸大疾病治疗效果,确保科普内容真实、准确,避免误导公众;禁止个人在未向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申报并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利用职务身份开设用于发布健康科普内容的个人自媒体账号,规范个人科普账号开设流程,强化机构管理;禁止机构或个人在网络平台科普账号认证时弄虚作假,保证账号认证信息真实可靠。


保健品行业、医美行业是是不合理科普的重灾区。上海五官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整形外科主任张天宇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社会机构的“网红医生”往往因为贪图赚钱而制造患者的焦虑,或盲目夸大疗效。“比如明明最多从五六十分提高到七八十分,他非要说可以提高到九十五分,从而导致了过度医美,偏离了医疗的本质。”张天宇说。在眼科领域,一些“网红医生”或机构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部分机构可能会夸大近视矫正效果,或通过虚假案例吸引患者,甚至误导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


与此同时,从社会和医院的角度,也需要优质的科普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医院、医生的知名度,更能让患者科学了解疾病、找到对应的医生。一位浙江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对眼视光观察表示,现在发现一部分医生假借科普之名,夸大产品效果,对行业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甚至损害了患者的利益。这不是我们做科普的初心。还有社会上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假医生,以假科普的名义行产品宣传的事实,对这些科普行为,包括变相的商业行为进行明确禁止,有利于有助于营造清朗的互联网健康科普环境。


胡强强提示,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请公众不要轻信,防止上当受骗。按照相关规定,患者需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完成首诊并明确诊断后,才可通过具备资质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生命不是儿戏,医疗质量安全是底线。”胡强强介绍说,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维护民众的健康权益。


来源: 官方媒体 网络新闻 仅作分享 侵删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